- 疫情憂慮擴散全球。2月下旬開始,新冠肺炎在全球擴散情況惡化,連日來海外新增確診量超越中國,料疫情將令世界GDP增速放緩至金融海嘯以來最低,並已拖累美股為首的環球股市出現小股災。
- 聯儲局減息預期急升。美股急跌的同時,資金湧向避險資產,美國30年及10年期國債孳息先後創新低。市場預期聯儲局將大幅減息振興經濟及穩定市場,利率期貨顯示,市場估計3月聯儲局減息0.5厘的機率達百分百,其後有近90%機率於4月及6月再減息0.25-0.5厘。不過,市場可能高估了減息幅度,何況一兩次減息未足以令股市見底。
- 三項指標捕捉恒指底部。疫情於海外擴散,對環球經濟及金融市場添上新風險,港股難免受影響,料將延長恒生指數自1月中見頂以來之調整期,恐怕恒指於2月底的低位25,989尚未是真正底部,料短綫反彈過後,仍將下試更低水平。首先從估值推算,近年恒指屢次於預測市盈率9.3-9.6倍見底,假設今次跌至9.6倍,意味恒指須由現水平再跌近6%,至24,800見底。但預測盈利有變數,3月份業績高峰期,企業業績及業務指引如令人失望,可能會令盈利預測再被下調。
- 圖表推算24,500-25,200見底。恒指於26,000附近形成利好形態 “小雙底”,短綫有望反彈。不過,中綫而言,已跌穿去年8月以來的上升軌支持,下一級支持於2018年10月以來的上升軌約25,200。此外,形成了利空的 “頭肩頂” 形態,若確認形態成立,量度下跌目標最少為24,500。國指同樣形成 “小雙底” 及 “頭肩頂”,短綫有望反彈,中綫支持於9,750。美股標指及道指均已嚴重超賣,且跌至重要支持位,料隨時會出現技術性反彈。
- 恐慌指標顯示短期已見底。重大壞消息觸發的跌市,通常於恐慌中見底。近兩年恒指跌至重要底部時,“港版VIX” 恒指波幅指數(VHSI)多數升至26至30水平,可視為該區間反映市場出現恐慌。VHSI於2月28日升至32以上,比上述的恐慌區域更高,或反映市場短期已見底。
- 投資策略:分三階段吸納。現時先買憧憬穩增長政策的行業,包括基建、機械設備、水泥、5G設備。疫情對全球經濟仍構成重大風險,宜首先集中買不太受疫情打擊、反而受內地穩增長政策支持的行業。
- 第二階段買受疫情打擊較小的內需股。確認內地疫情沒有反彈後,買需求平穩、受疫情影響較輕微的內需股:物業管理、教育、醫藥、乳業、燃氣、科網,及受惠工廠復工而中長綫具5G概念的手機設備。在海外仍面對疫情風險之際,內需股盈利能見度較高,料較受資金青睞,防守力亦較強。
- 第三階段吸納最受疫情打擊的板塊。當環球疫情開始受控時,買最受疫情打擊、股價大跌,但長綫前景正面的行業:體育服裝、出口、運輸、零售、餐飲連鎖店。這些行業於疫情期間備受打擊,於疫情高峰時股價應已大跌,當疫情消退,盈利及估值均有頗大修復空間。股價一般較消息面更早一步見底,可觀察市場避險情緒回落之際,提前趁低吸納上述板塊。其中一個參考指標是國際金價。若回落至前浪頂及上升軌1,550美元之下,走勢轉弱,反映避險需求大減,資金重新流向風險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