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新冠疫情造成的潜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政府近期的积极政策应对,我们预计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大概率会延长。这将显著缓解银行的监管压力,并对盈利增速有正面作用,从而支持板块估值修复。
- 银行资管业务转型慢于预期。资产新规的两个核心政策意图是:1) 通过产品净值化管理,从而打破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刚性兑付;2) 通过限制非标资产的投资规模和期限错配来降低流动性风险。由于受合规要求的限制,银行业的理财产品余额从2017年到2019上半年近似于零增长。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产品的余额为22.1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而2017年和2018年末分别为22.17和22.04万亿元。尽管如此,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进度并不乐观。截至2019上半年,净值型产品的占比仅为35.6%(2017和2018年末分别为15%和27%)。我们预计净值型产品的比重到2020年底将最多升至70%,远未达到监管最初的要求。
- 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可能再度延长。央行最初在2017年11月的资管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将监管过渡期设定为19个月(至2019年6月)。随后,2018年4月的资管新规(正式稿)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 鉴于当前存量非标资产规模仍然较大且久期较长,监管曾表示如果个别银行在过渡期内未能完成存量业务的处置,可适当延期并采取“一行一策”的整改计划。考虑到近期新冠疫情造成的宏观下行压力,我们认为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延期是大概率事件。在2月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亦表示正对此进行评估,可能会很快公布。
- 利好银行非息收入。经历了过去几年的业务转型与整改,我们所覆盖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仅占1H19总营收的2-3%。但一些银行的理财手续费增速已开始触底反弹。同时,多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正陆续投入运营,也将支撑未来非息收入的增长。我们的敏感度分析表明:1) 假设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长一年到2021年底,且未来两年理财手续费增速为20%/10%,则2020和2021年的行业净利润将提升1.2%/1.7%; 2) 如过渡期延长至2022年底,对应理财手续费增速为30%/20%,则2020和2021年行业净利润可提升1.8%/3.1%。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A/H股中国银行的2020年预测市净率仅为0.75/0.65倍。若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可降低银行存量业务的处置难度,而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亦可提振市场情绪,利于板块估值修复。重申对平安银行 (000001 CH) 的买入评级,因其零售业务占比显著高于同业。我们还看好光大银行 (6818 HK) ,鉴于其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先发优势。